1982年电子游戏界

事件

  • 12月27日 - 游戏电视节目Starcade在美国TBS台开播。
  • 杂志《电子游戏》举办了第三届街机游戏奖,授奖对象为1980-1981年发行的游戏。《吃豆人》(南梦宫吃豆人基板)赢得最佳街机奖,《爆破彗星》(雅达利2600)赢得最佳游戏机游戏奖,《星际掠夺者》(雅达利400/800)赢得最佳电脑游戏奖。

商业

  • 8月-原营团社系统改名为艾尼克斯,进入电脑游戏发行业。
  • Ultimate Play the Game(后Rare)建立。
  • 艺电、Licasfilm Games、Compile、MicroProse、System 3和Artech Studios建立。
  • 美国街机市场价值43亿美元[1],家用游戏市场价值38亿美元[2]
  • 日本家用游戏市场约3000亿日圆[3]

知名产品

游戏

街机
  • 1月-世嘉发行《Zaxxon》,一款开创等角投影和斜向卷轴的游戏。
  • 1月13日-Midway发行了《吃豆人小姐》;这是《吃豆人》的续作,但未经南梦宫的授权。同年晚些时候,它们又未经授权发行了《吃豆人婴儿》和《吃豆人+》,其中前者为弹珠台和电子游戏的结合。
  • 4月19日-南梦宫发行了《打空气》。
  • 8月-任天堂发行了宫本茂的《大金刚Jr.》。
  • 9月24日-南梦宫发行了《顶尖车手》,这是最早采用立体声和四声道的游戏之一。游戏采用伪三位、后视视角画面, 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竞速游戏
  • 10月-南梦宫发行《超级吃豆人》,这是第三款(也是第二款官方)吃豆人游戏。
  • 11月-科乐美发行《时间巡游者》,游戏采用时间旅行主题和非线性游戏风格,卷轴各个方向可无限延伸,即玩家的飞行器可以自由的开阔空间中飞行[4]
  • 12月-南梦宫发行《铁板阵》。
  • 12月31日-Gottlieb发行《Q*bert》。
  • Bally/Midway先于同名电影发行《電子世界爭霸戰》。
  • 华纳通讯的雅达利发行《量子》。
  • 威廉姆斯电子发行《鸵鸟骑士》和《机器人大战:2084》。
游戏机
  • 3月-雅达利2600版《吃豆人》发行。据信这是引发1983年美国游戏业大萧条事件的原因之一。
  • 9月-动视发行了史蒂夫·卡怀特的《Megamania》。
  • 10月13日-Mystique在雅达利2600发行了成人遊戲卡斯特的复仇》。
  • 12月-雅达利发行了《E.T.外星人》,这可能是电子游戏史上最差的遊戲,也是引发1983年美国游戏业大萧条的另一大游戏。
  • 动视发行了史蒂夫·卡怀特的雅达利2600游戏《Barnstorming》。
  • 美泰兒Intellivision平台发行了Don Daglow的《乌托邦》;这是最早的模拟游戏之一。
  • Starpath发行了史蒂芬·兰德隆的《弑龙者》(雅达利2600唯一的RPG),以及《Escape From the Mindmaster》(也是雅达利2600游戏)。
  • 帕克兄弟发行了雅达利2600与Intellivision游戏《星球大战:帝国反击战》,这是最早的星球大战游戏
电脑

硬件

街机
  • 1月-世嘉推出了街机主板世嘉Zaxxon,引入了等距投影和斜向卷轴。
  • 9月-南梦宫推出了南梦宫顶尖车手,采用了两枚Zilog Z8002处理器,这是最早使用16位微处理器的街机主板[13]。主板支持伪3D、精灵活动块,发色数达3840[14]
游戏机
雅达利5200
  • 雅达利推出雅达利5200家用游戏机。
  • Astrocade(原Astrovision)推出Astrocade。
  • Coleco产业推出家用游戏机雅达利2600的仿制版,Coleco Gemini
  • 爱默生推出Arcadia 2001家用游戏机。
  • Entex推出Adventure Vision家用游戏机。
  • General Consumer Electronics推出Vectrex家用游戏机。
  • Coleco推出ColecoVision家用游戏机。
电脑
Commodore 64

注釋

  1. ^ 部分文獻認為Hudson Soft的《野球拳》比之更早發售[8]

参考文献

  1. ^ Video Game Myth Busters - Did the "Crash" of 1983/84 Affect Arcades?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, The Golden Age Arcade Historian (December 27, 2013)
  2. ^ Everett M. Rogers & Judith K. Larsen, Silicon Valley fever: growth of high-technology culture, Basic Books: 263, 1984 [2015-04-18], ISBN 0-465-07821-4,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-01-15), Video game machines have an average weekly take of $109 per machine. The video arcade industry took in $8 billion in quarters in 1982, surpassing pop music (at $4 billion in sales per year) and Hollywood films ($3 billion). Those 32 billion arcade games played translate to 143 games for every man, woman, and child in America. A recent Atari survey showed that 86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from 13 to 20 has played some kind of video game and an estimated 8 million US homes have video games hooked up to the television set. Sales of home video games were $3.8 billion in 1982, approximately half that of video game arcades. 
  3. ^ 存档副本 (PDF). [2015-04-18]. (原始内容存档 (PDF)于2020-10-24). 
  4. ^ Konami Classics Series: Arcade Hits - NDS - Review. GameZone. April 9, 2007 [2011-04-08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-01-27). 
  5. ^ ランダム・アクセス・メモ. Oh! FM-7日语Oh!FM: 4. 4 August 2001 [19 September 201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-09-20).  (Translation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)
  6. ^ Hardcore Gaming 101 - Blog: Dark Age of JRPGs (1): The Dragon & Princess (1982). [2015-04-18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-11-07). 
  7. ^ Jérémie Pelletier-Gagnon and Martin Picard. Beyond Rapelay: Self-regulation in the Japanese erotic video game industry. Matthew Wysocki and Evan W. Lauteria (编). Rated M for Mature: Sex and Sexuality in Video Games. Bloomsbury. 2015: 28–41 [2022-03-22]. ISBN 978-1628925777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-04-24). 
  8. ^ 宮本直毅. ハドソンの『野球拳』. エロゲー文化研究概論 増補改訂版 第1版第1刷. 総合科学出版. 2017-05-15: 19. ISBN 978-4-88181-859-6. 
  9. ^ Hardcore Gaming 101 - Blog: Dark Age of JRPGs (2): Some games we cannot play. [2015-04-18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-11-07). 
  10. ^ Oh!FM-7:スパイ大作戦(ポニカ). [2015-04-18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1-16). 
  11. ^ Time Zone: An interview with Roberta Williams. Computer Gaming World. May–June 1982: 14–15. 
  12. ^ Maher, Jimmy. Time Zone. The Digital Antiquarian. 2012-06-05 [10 July 201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0-26). 
  13. ^ 存档副本 (PDF). [2015-04-18]. (原始内容存档 (PDF)于2021-01-12). 
  14. ^ 存档副本. [2014-11-06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-10-06). 
按系統
  • 街機遊戲英语History of arcade games
    • 黃金時代英语Golden age of arcade video games
    • 時間軸英语Timeline of arcade video game history
  • 電子遊戲機英语History of video game consoles
  • 早期大型電腦遊戲
  • 手機遊戲英语History of mobile games
按年代
早期
1970年代英语1970s in video games
1980年代
1990年代英语1990s in video games
2000年代英语2000s in video games
  • 2000年
  • 2001年
  • 2002年英语2002 in video games
  • 2003年英语2003 in video games
  • 2004年
  • 2005年英语2005 in video games
  • 2006年英语2006 in video games
  • 2007年英语2007 in video games
  • 2008年
  • 2009年
2010年代英语2010s in video games
  • 2010年英语2010 in video games
  • 2011年英语2011 in video games
  • 2012年英语2012 in video games
  • 2013年英语2013 in video games
  • 2014年英语2014 in video games
  • 2015年
  • 2016年
  • 2017年
  • 2018年
  • 2019年英语2019 in video games
2020年代英语2020s in video games
按世代
按地區
非洲
  • 迦納英语Video games in Ghana
  • 肯亞英语Video games in Kenya
  • 尼日利亚
  • 南非英语Video games in South Africa
美洲
  • 巴西英语Video games in Brazil
  • 加拿大英语Video games in Canada
  • 哥倫比亞英语Video games in Colombia
  • 拉丁美洲英语Video games in Latin America
  • 美國英语Video games in the United States
亞洲
  • 孟加拉英语Video games in Bangladesh
  • 中華人民共和國
  • 印度英语Video games in India
  • 印度尼西亞英语Video games in Indonesia
  • 日本英语Video games in Japan
  • 馬來西亞英语Video games in Malaysia
  • 菲律賓英语Video games in the Philippines
  • 南韓英语Video games in South Korea
  • 泰國英语Video games in Thailand
  • 土耳其英语Video games in Turkey
歐洲
  • 比利時英语Video games in Belgium
  • 捷克英语Video games in the Czech Republic
  • 芬蘭英语Video games in Finland
  • 法國英语Video games in France
  • 德國英语Video games in Germany
  • 希臘英语Video games in Greece
  • 愛爾蘭
  • 義大利英语Video games in Italy
  • 立陶宛英语Video games in Lithuania
  • 荷蘭英语Video games in the Netherlands
  • 挪威英语Video games in Norway
  • 俄羅斯
  • 西班牙英语Video games in Spain
  • 瑞典英语Video games in Sweden
  • 瑞士英语Video games in Switzerland
  • 烏克蘭英语Video games in Ukraine
  • 英國英语Video games in the United Kingdom
大洋洲
  • 澳洲英语Video games in Australia
  • 紐西蘭英语Video games in New Zealand